大邑中學好嗎?要判斷一個學校好不好,是要從各個方面來考察的,大邑中學總體還是不錯的,為了提高全體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,近期學校還舉行了“平云講堂”活動,對于大家所關心的問題,我們通過本文來了解一下!
四川省大邑中學還是比較不錯的,它是四川省級示范高中、四川省級校風示范校、全國培養(yǎng)體育后備人才試點校、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。學校創(chuàng)建于民國17年(1928年)3月,其前身為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(1899年)的平云書院;1997年被評為四川省級示范高中。 截至2010年6月,大邑中學占地150畝。有教職工221人,其中市特級教師2人、高級教師49人,一級教師76人。學校有60個教學班,在校學生3200多人。
大邑中學為更新教育理念,提升教學智慧,打造一支具有可持續(xù)性發(fā)展和教育創(chuàng)新能力的骨干教師隊伍,推動我校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,10月25日下午,學校歷史學科組骨干教師、田明工作室成員楊敏老師在初中部會議室做了主題為“學會觀課議課,助力專業(yè)發(fā)展”的專題講座。大邑中學校長聶長志、副校長宋仕平、教務處主任高春燕以及學科組專家、教研組長、備課組長、35歲以下青年教師到場聆聽了本次講座。講座中, 楊老師將觀課議課過程分為三段:課前準備、課中觀課與思考、課后交流與反思:
1、課前:進行觀課準備,了解將要觀察的課例,進行初步的教學構思和思考。提前了解課題、做好觀課準備,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教師的觀課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。
2、課中:確定觀察要點或角度,如對課程標準的解讀、知識結構的構建、教學重難點的確立與突破等18個維度對教師的課堂進行觀察。
3、課后:進行議課,議課是對教學的思考和對話,是執(zhí)教者和觀課者就上課、觀課過程中的困惑之處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的研討,是思維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,是完善教學過程、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。
楊老師的講座語言親切,思路清晰,內容與教學實踐緊密相連,使在場的老師們都收獲滿滿。高春燕分享了自己的兩點感受:
1、楊老師所在的歷史學科組以課堂為抓手,以任務為驅動,在做促進教學和教師專業(yè)發(fā)展的工作,值得所有學科組學習借鑒。
2、沒有天生的名師,只有奮斗的痕跡。楊老師的成績離不開個人努力奮斗的痕跡,她愛崗敬業(yè)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。高春燕號召所有老師都要樂于學習,勤于反思,做一名“研究型”教師。
聶長志作總結講話。他對楊老師的講座給予了高度的評價,并對接下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三點希望:
1、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希望各教研組能積極借鑒歷史學科組的寶貴經驗,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。
2、立足課堂,著力課效。希望各教研組以課堂為抓手,以狠抓課堂質效為中心任務,積極組織學科教研,在研中求發(fā)展。
3、樂學善學,勤于反思。希望老師們在個人成長中加大自身素養(yǎng)力、教學力和影響力的修煉,努力成為新時代“四有”好教師。
以上文章內容就是大邑中學好嗎以及大邑中學舉行“平云講堂”活動介紹,本次活動的開展,即為大邑中學名優(yōu)骨干教師提供了“扶上臺說”的機會,又讓各學科組在講座中皆有所獲,從而達到雙贏乃至多贏的效果,也必將為促進我校教學質量提供巨大助力。
本文來源:http://www.g264.cn/news/9203.html,轉載請著名出處!